*** START OF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54784 *** Title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(Da Tang Sanzang Qujing Shihua) Author 1 振玉 羅 (Contributor) Author 2 平秋 安 (Compiler) Author 3 國維 王 (Annotator) Publisher 上海古籍出版社 Table of Contents 1 口口口口口口第一 2 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 3 入大梵天王宮第三 4 入香山寺第四 5 過獅子林及樹人國第五 6 過長坑大蛇嶺處第六 7 入九龍池處第七 8 (題原缺)第八 9 入鬼子母國處第九 10 經過女人國處第十 11 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 12 入沉香國處第十二 13 入波羅國處第十三 14 入優缽羅國處第十四 15 入竺國度海之處第十五 16 轉至香林寺受心經本第十六 17 到陜西王長者妻殺兒處第十七 口口口口口口第一 (文原缺) 行程遇猴行者處第二 僧行六人,當日起行。法師語曰:「今往西天,程途百萬,各人謹慎 。」小師應諾。 行經一國已來,偶於一日午時,見一白衣秀才從正東而來,便揖和尚: 「萬福,萬福!和尚今往何處?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?」法師合掌 曰:「貧僧奉敕,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,是取經也。」秀才曰:「和 尚生前兩廻去取經,中路遭難,此廻若去,千死萬死。」法師云:「 你如何得知?」秀才曰:「我不是別人,我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 銅頭鐵額獼猴王。我今來助和尚取經。此去百萬程途,經過三十六國 ,多有禍難之處。」法師應曰:「果得如此,三世有緣。東土眾生, 獲大利益。」當便改呼為猴行者。 僧行七人,次日同行,左右伏事。猴行者乃留詩曰: 百萬程途向那邊,今來佐助大師前。 一心祝願逢真教,同往西天雞足山。 三藏法師答曰: 此日前生有宿緣,今朝果遇大明賢。 前途著到妖魔處,望顯神通鎮佛前。 入大梵天王宮第三 法師行程湯水之次,問猴行者曰:「汝年幾歲?」行者答曰:「九度 見黃河清。」法師不覺失笑,大生怪疑,遂曰:「汝年尚少,何得妄 語?」行者曰:「我年紀小,歷過世代萬千,知得法師前生兩廻去西 天取經,途中遇害。法師曾知兩廻死處無?」師曰:「不知。」行者 曰:「和尚蓋緣當日佛法未全,道緣末滿,致見如此。」法師曰:「 汝若是九度見黃河清,曾知天上、地府事否?」行者答曰:「何有不 知。」法師問曰:「天上今日有甚事?」行者曰:「今日北方毗沙門 大梵天王水晶宮設齋。」法師曰:「借汝威光,同往赴齋否?」 行者教令僧行閉目。行者作法。良久之間,才始開眼,僧行七人,都 在北方大梵天王宮了。且見香花千座,齋果萬種,鼓樂嘹亮,木魚高 掛;五百羅漢,眉垂口伴,都會宮中諸佛演法。 偶然一陣凡人氣,大梵天王問曰:「今日因何有凡人俗氣?」尊者答 曰:「今日下界大唐國內,有僧玄奘,僧行七人赴水晶齋,是致有俗 人氣。」當時天王與羅漢曰:「此人三生出世,佛教俱全。」便請下 界法師玄奘升座講經,請上水晶座。法師上之不得。羅漢曰:「凡俗 肉身,上之不得。請上沉香座。」一上便得。 羅漢問曰:「今日謝師入宮。師善講經否?」玄奘曰:「是經講得, 無經不講。」羅漢曰:「會講《法華經》否?」玄奘:「此是小事。 」當時五百尊者、大梵王,一千餘人,鹹集聽經。玄奘一氣講說,如 瓶註水,大開玄妙。眾皆稱贊不可思議。 齋罷辭行。羅漢曰:「師曾兩廻往西天取經,為佛法未全,常被深沙 神作孽,損害性命。今日幸赴此宮,可近前告知天王,乞示佛法前去 ,免得多難。」法師與猴行者,近前咨告請法。天王賜得隱形帽一事 ,金鐶錫杖—條,缽盂一隻。三件齊全,領訖。法師告謝已了,回頭 問猴行者曰:「如何得下人間?」行者曰:「未言下地。法師且更咨 問天王,前程有魔難處,如何救用?」法師再近前告問。天王曰:「 有難之處,遙指天宮大叫『天王』一聲,當有救用。」法師領指,遂 乃拜辭。猴行者與師同辭五百羅漢、合會真人。是時,尊者一時送出 ,鹹願法師取經早廻。尊者合掌頌曰: 水晶齋罷早廻還,展臂從風去不難。 要識弟兄生五百,昔曾行腳到人間。 法師詩曰: 東土眾生少佛因,一心迎請不逡巡。 天宮授賜三般法,前路摧魔作善珍。 入香山寺第四 迤邐登程,遇一座山,名號「香山」,是千手千眼菩薩之地,又是文 殊菩薩修行之所。舉頭見一寺額,號「香山之寺」。 法師與猴行者不免進上寺門歇息。見門下左右金剛,精神猛烈,氣象 生獰,古貌楞層,威風凜冽。法師一見,遍體汗流,寒毛卓堅。猴行 者曰:「請我師入寺內巡賞一廻。」遂與行者同入殿內。寺中都無一 人。只見古殿巍峨,芳草連綿,清風颯颯。法師思惟:此中得恁寂寞 !猴行者知師意思,乃雲:「我師莫訝西路寂寞,此中別是一天。前 去路途,盡是虎狼虵兔之處,逢人不語,萬種恓惶。此去人煙,都是 邪法。」法師聞語,冷笑低頭。看遍周回,相邀便出。 前行百裏,猴行者曰:「我師前去地名虵子國。」且見大虵小虵,變 雜無數,攘亂紛紛。大虵頭高丈六,小虵頭高八尺,怒眼如燈,張牙 如劍,氣吐火光。法師一見,退步驚惶。猴行者曰:「我師不用驚惶 。國名虵子,有此眾虵,雖大小差殊,且緣皆有佛性,逢人不傷,見 物不害。」法師曰:「若然如此,皆賴小師威力。」進步前行。 大小 虵兒見法師七人前來,其蛇盡皆避路,閉目低頭,人過一無所傷。又 行四十餘裏,盡是虵鄉。猴行者曰:「我師明日又過獅子林及樹人國 。」法師曰:「未言別事,且得平安過了!」七人停息,一時汗流如 雨。法師乃留詩曰: 行過虵鄉數十裏,清朝寂莫號香山。 前程更有多魔難,只為眾生覓佛緣。 過獅子林及樹人國第五 早起,七人約行十裏,猴行者啟:「我師,前去即是獅子林。」說由 未了,便到獅子林。只見麒麟迅速,獅子崢嶸,擺尾搖頭,出林迎接 ;口銜香花,皆來供養。法師合掌向前,獅子舉頭送出。五十餘裏, 盡是麒麟。次行又到荒野之所,法師回謝獅王迎送。 猴行者曰:「我師前去又是樹人國。」入到國中,盡是千年枯樹,萬 載石頭;松柏如龍,頑石似虎。又見山中有一村寺,並無僧行。只見 林雞似鳳,山犬如龍:門外有兩道金橋,橋下盡是金線水。又覩紅日 西斜,都無旅店。猴行者曰:「但請前行,自然不用憂慮。」又行五 六十裏,有一小屋,七人遂止宿於此。 次早起來,七人嗟嘆:「夜來此處甚是蹊蹺!」遵令行者前去買菜做 飯。主人曰:「此中人會妖法,宜早廻來。」法師由尚未信。小行者 去買菜,至午不廻。法師曰:「煩惱我心!小行者出去買菜,一午不 見廻來,莫是被此中人妖法定也?」猴行者曰:「待我自去尋看如何 ?」法師曰:「甚好,甚好!」 猴行者一去數裏借問,見有一人家,魚舟系樹,門掛蓑衣。然小行者 被他作法,變作一個驢兒,吊在廳前。驢兒見猴行者來,非常叫噉。 猴行者便問主人:「我小行者買菜,從何去也?」主人曰:「今早有 小行者到此,被我變作驢兒,見在此中。」猴行者當下怒發,卻將主 人家新婦,年方二八,美貌過人,行動輕盈,西施難比,被猴行者作 法,化此新婦作一束青草,放在驢子口伴。 主人曰:「我新婦何處去也?」猴行者曰:「驢子口邊青草一束,便 是你家新婦。」主人曰:「然你也會邪法?我將為無人會使此法。今 告師兄,放還我家新婦。」猴行者曰:「你且放還我小行者。」主人 噀水一口,驢子便成行者。猴行者噀水—口,青草化成新婦。猴行者曰 :「我即今有僧行七人,從此經過,不得妄有妖法。如敢故使妖術, 須教你一門刲草除根。」主人近前拜謝:「豈敢有違。」戰戰兢兢, 乃成詩謝曰: 行者今朝到此時,偶將妖法變驢兒。 從今拱手阿羅漢,免使家門禍及之。 猴行者乃留詩雲: 莫將妖法亂施呈,我見黃河九度清。 相次我師經此過,好將誠意至祗迎。 過長坑大蛇嶺處第六 行次至火類坳白虎精。前去遇一大坑,四門陡黑,雷聲喊喊,進步不 得。法師當把金鐶杖遙指天宮,大叫:「天王救難!」忽然杖上起五 裏毫光,射破長坑,須臾便過。 次入大虵嶺,目見大蛇如龍,亦無 傷人之性。 又過火類坳,坳下下望,見坳上有一具枯骨,長四十餘裏。法師問猴 行者曰:「山頭白色枯骨一具如雪?」猴行者曰:「此是明皇太子換 骨之處。」法師聞語,合掌頂禮而行。 又忽遇一道野火連天,大生煙焰,行去不得。遂將缽盂一照,叫「天 王」一聲,當下火滅,七人便過此坳。 欲經一半,猴行者曰:「我師曾知此嶺有白虎精否?常有妖魅妖怪, 以至吃人。」師曰:「不知。」良久,只見嶺後雲愁霧慘,雨細交霏 ;雲霧之中,有一白衣婦人,身掛白羅衣,腰系白羅裙,手把白牡丹 花一朵,面似白蓮,十指如玉。覩此妖姿,遂生疑悟。猴行者曰:「 我師不用前去,定是妖精。待我向前問他姓字。」猴行者一見,高聲 便喝:「汝是何方妖恠,甚處精靈?久為妖魅,何不速歸洞府?若是 妖精,急便隱藏形跡;若是人間閨閣,立便通姓道名。更著躊躇不言 ,杵滅微塵粉碎!」白衣婦人見行者語言正惡,徐步向前,微微含笑 ,問:「師僧一行,往之何處?」猴行者曰:「不要問我行途,只為 東土眾生。想汝是火類坳頭白虎精,必定是也!」 婦人聞語,張口大叫一聲,忽然麵皮裂皺,露爪張牙,擺尾搖頭,身 長丈五。定醒之中,滿山都是白虎。被猴行者將金鐶杖變作一個夜叉 ,頭點天,腳踏地,手把降魔杵,身如藍靛青,發似硃沙,口吐百丈 火光。當時,白虎精哮吼近前相敵,被猴行者戰退。半時,遂問虎精 :「甘伏未伏!」虎精曰:「未伏!」猴行者曰:「汝若未伏,看你 肚中有一個老獼猴!」虎精聞說,當下未伏。一叫獼猴,獼猴在白虎 精肚內應。遂教虎精開口,吐出一個獼猴,頓在面前,身長丈二,兩 眼火光。白虎精又雲:「我未伏!」猴行者曰:「汝肚內更有一個! 」再令開口,又吐出一個,頓在面前。白虎精又曰:「未伏!」猴行 者曰:「你肚中無千無萬個老獼猴,今日吐至來日,今月吐至後月, 今年吐至來年,今生吐至來生,也不盡。」白虎精聞語,心生忿怒。 被猴行者化一團大石,在肚內漸漸會大。教虎精吐出,開口吐之不得 ;只見肚皮裂破,七孔流血。喝起夜叉,渾門大殺,虎精大小,粉骨 塵碎,絕滅除蹤。僧行收法,歇息一時,欲進前程,乃留詩曰: 火類坳頭白火精,渾群除滅永安寧。 此時行者神通顯,保全僧行過大坑。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 入九龍池處第七 行次前過九龍池。猴行者曰:「我師看此是九條馗頭鼉龍,常會作孽 ,損人性命。我師不用匆匆。」忽見波瀾渺渺,白浪茫茫,千裏烏江 ,萬重黑浪;只見馗龍哮吼,火霞毫光,喊動前來。被猴行者隱形帽 化作遮天陣,缽盂盛卻萬裏之水,金鐶錫杖化作一條鐵龍。無日無夜 ,二邊相鬥。被猴行者騎定馗龍,要抽背脊筋一條,與我法師結條子 。九龍鹹伏,被抽背脊筋了;更被脊鐵棒八百下。「從今日去,善眼 相看。若更準前,盡皆除滅!」困龍半死,隱跡藏形。 猴行者拘得背筋,結條子與法師系腰。法師才系,行步如飛,跳廻有 難之處。蓋龍脊筋極有神通,變現無窮。三藏後廻東土,其條化上天 宮。今僧家所傳,乃水錦絳也。法師德行不可思議,乃成詩曰: (下缺) (題原缺)第八 (前缺)一物否?答曰:「不識。」深沙雲:「項下是和尚兩度被我 吃你,袋得枯骨在此。」和尚曰:「你最無知。此回若不改過,教你 一門滅絕!」深沙合掌謝恩,伏蒙慈照。深沙當時哮吼,教和尚莫驚 。只見紅塵隱隱,白雪紛紛。良久,一時三五道火裂,深沙袞袞,雷 聲喊喊,遙望一道金橋,兩邊銀線,盡是深沙神,身長三丈,將兩手 托定;師行七人,便從金橋上過。過了,深沙種合掌相送。法師曰: 「謝汝心力。我廻東土,奉答前恩。從今去更莫作罪。」兩岸骨肉, 合掌頂禮,唱喏連聲。深沙前來解吟詩曰: 一墮深沙五百春,渾家眷屬受災殃。 金橋手托從師過,乞薦幽神化卻身。 法師詩曰: 兩度曾遭汝吃來,更將枯骨問元才。 而今赦汝殘生去,東土專心次第排。 猴行者詩曰: 謝汝回心意不偏,金橋銀線步平安。 回歸東土修功德,薦拔深沙向佛前。 入鬼子母國處第九 登途行數十裏,人煙寂寂,旅店稀稀。又過一山,山嶺崔嵬,人行不 到,鴉鳥不飛,未知此中是何所在。 行次欲近官道,道中更無人行。又行百裏之中,全無人煙店舍。 入到國中,見一所荒寺,寺內亦無僧行。又見街市數人,問雲:「此 是何處?」其人不言不語,更無應對。法師一見如此,轉是恓惶。七 人遂乃止宿此中。來日天曉,有錢又無米糴;問人,人又不應。逡巡 投一國,入其殿宇,只見三歲孩兒無千無萬。國王一見法師七人,甚 是信善,滿國焚香,都來恭敬。王問,「和尚欲往何所?」法師答曰 :「為東土眾生,入於竺國請取經教。」國王聞語,合掌虔誠。遂惠 白米一碩,珠珍一鬥、金錢二千、彩帛二束,以贈路中食用;又設齋 供一筵,極是善美。僧行七人,深謝國王思念,多感再三。 國王曰:「曾識此國否?」法師答:「不識。」國王曰:「此去西天 不遠。」法師又問:「臣啟大王:此中人民得恁地性硬,街市往來, 叫也不應。又無大人,都是三歲孩兒。何故孩兒無數,卻無父母?」 國王大笑曰:「和尚向西來,豈不見人說有鬼子母國?」法師聞語, 心如半醉:「然我七人,只是對鬼說話?」國王曰:「前程安穩,回 日祗備茶湯。」法師七人大生慚愧,臨行乃留詩曰: 誰知國是鬼祖母,正當饑因得齋餐。 更蒙珠米充盤費,願取經回報答恩。 鬼子母贈詩雲: 稀疏旅店路蹊蹺,借問行人不應招。 西國竺天看便到,身心常把水清澆。 早起晚眠勤念佛,晨昏禱祝備香燒。 取經回日須過此,頂敬祗迎住數朝。 經過女人國處第十 僧行前去,沐浴殷勤。店舍稀疏,荒郊止宿,雖有虎狼蟲獸,見人全 不傷殘。次入一國,都無一人,只見荒屋漏落,薗離破碎。前行漸有 數人耕山,布種五穀。法師曰:「此中似有州縣,又少人民,且得見 三五農夫之面。」耕夫一見,個個眉開。法師乃成詩曰: 荒州荒縣無人住,僧行朝朝宿野盤。 今日農夫逢見面,師僧方得少開顏。 猴行者詩曰: 休言荒國無人住,荒縣荒州誰肯耕? 人力種田師不識,此君住處是西城。 早來此地權耕作,夜宿天宮歇洞庭。 舉步登途休眷戀,免煩東土望回程。 舉步如飛,前遇一溪,洪水茫茫。法師煩惱。猴行者曰:「但請前行 ,自有方便。」行者大叫「天王」一聲,溪水斷流,洪浪乾絕。師行 過了,合掌擎拳。此是宿緣,天宮助力。 次行又過一荒州,行數十裏,憩歇一村。法師曰:「前去都無人煙, 不知是何處所?」行者曰:「前去借問,休勞嘆息。」 又行百裏之外,見有一國,人煙濟楚,買賣駢𩥄。入到國內,見門上 一牌云:「女人之國」。僧行遂謁見女王。女王問曰:「和尚因何到 此國?」法師答言:「奉唐帝敕命,為東土眾生,往西天取經,作大 福田。」女王合掌,遂設齋供。僧行赴齋,都吃不得。女王曰:「何 不吃齋?」僧行起身唱喏曰:「蒙王賜齋,蓋為砂多,不通吃食。」 女王曰:「啟和尚知悉:此國之中,全無五穀。只是東土佛寺人家, 及國內設齋之時出生,盡於地上等處收得,所以砂多。和尚回歸東土 之日,望垂方便。」法師起身,乃留詩曰: 女王專意設清齋,蓋為砂多不納懷。 竺國取經歸到日,教令東士置生臺。 女王見詩,遂詔法師一行,入內宮著賞。僧行入內,見香花滿座,七 寶層層:兩行盡是女人,年方二八,美皃輕盈,星眼柳眉,朱唇榴齒 ,桃臉蟬發,衣服光鮮,語話柔和,世間無此。一見僧行入來,滿面 含笑,低眉促黛,近前相揖:「起咨和尚,此是女人之國,都無丈夫 。今日得覩僧行一來,奉為此中,起造寺院,請師七人,就此住持。 且緣合國女人,早起晚來,入寺燒香,聞經聽法,種植善根;又且得 見丈夫,夙世因緣。不知和尚意旨如何?」法師曰:「我為東土眾生 ,又怎得此中住院?」女王曰:「和尚師兄,豈不聞古人說:『人過 一生,不過兩世。』便只住此中,為我作個國主,也甚好一段風流事 !」和尚再三不肯,遂乃辭行。兩伴女人,淚珠流臉,眉黛愁生,乃 相謂言:「此去何時再覩丈夫之面?」女王遂取夜明珠五顆、白馬一 疋,贈與和尚前去使用。僧行合掌稱謝,乃留詩曰: 願王存善好修持,幻化浮生得幾時? 一念凡心如不悟,千生萬劫落阿鼻。 休喏綠(上「髟」下「眉」)桃紅臉,莫戀輕盈與翠眉。 大限到來無處避,髑髏何處問因衣。 女王與女眾,香花送師行出城,詩曰: 此中別是一家仙,送汝前程往竺天。 要識女王姓名字,便是文殊及普賢。 入王母池之處第十一 登途行數百裏,法師嗟嘆。猴行者曰:「我師且行,前去五十裏地, 乃是西王母池。」法師曰:「汝曾到否?」行者曰:「我八百歲時, 到此中偷桃吃了;至今二萬七千歲,不曾來也。」法師曰:「願今日 蟠桃結寔,可偷三五個吃。」猴行者曰:「我因八百歲時,偷吃十顆 ,被王母捉下,左肋判八百,右肋判三千鐵棒,配在花果山紫雲洞。 至今肋下尚痛。我今定是不敢偷吃也。」法師曰:「此行者亦是大羅 神仙。元初說他九度見黃河清,我將謂他妄語;今見他說小年曾來此 處偷桃,乃是真言。」 前去之間,忽見石壁高芩萬丈;又見一石盤, 闊四五裏地;又有兩池,方廣數十裏,瀰瀰萬丈,鴉鳥不飛。七人才 坐,正歇之次,舉頭遙望萬丈石壁之中,有數株桃樹,森森聳翠,上 接青天,枝葉茂濃,下浸池水。法師曰:「此莫是蟠桃樹?」行者曰 :「輕輕小話,不要高聲!此是西王母池。我小年曾此作賊了,至今 由怕。」法師曰:「何不去偷一顆?」猴行者曰:「此桃種一根,千 年始生,三千年方見一花,萬年結一子,子萬年始熟。若人吃一顆, 享年三千歲。」師曰:「不恠汝壽高!」猴行者曰:「樹上今有十餘 顆,為地神專在彼此守定,無路可去偷取。」師曰:「你神通廣大, 去必無妨。」說由未了,攧下三顆蟠桃入池中去。師甚敬惶。問:「 此落者是何物?」答曰:「師不要敬,此是蟠桃正熱,攧下水中也。 」師曰:「可去尋取來吃。」 猴行者即將金鐶杖向盤石上敲三下,乃見一個孩兒,面帶青色,爪似 鷹鷂,開口露牙,從池中出。行者問:「汝年幾多?」孩曰:「三千 歲。」行者曰:「我不用你。」又敲五下,見一孩兒,面如滿月,身 掛繡纓。行者曰:「汝年多少?」答曰:「五千歲。」行者曰:「不 用你。」又敲數下,偶然一孩兒出來。問曰:「你年多少?」答曰: 「七千歲。」行者放下金鐶杖,叫取孩兒入手中,問:「和尚,你吃 否?」和尚聞語,心敬便走。被行者手中旋數下,孩兒化成一枝乳棗 ,當時吞入口中。後歸東土唐朝,遂吐出於西川。至今此地中生人參 是也。 空中見有一人,遂吟詩曰: 花菓山中一子方,小年曾此作場乖。 而今耳熱空中見,前次偷桃客又來。 入沉香國處第十二 師行前邁,忽見一處,有牌額雲:「沉香國」。只見沉香樹木,列占 萬裏,大小數圍,老殊高侵雲漢。「想我唐土,必無此林。」乃留詩 曰: 國號沉香不養人,高低聳翠列千尋。 前行又到波羅國,專往西天取佛經。 入波羅國處第十三 入到波羅國內,別是一座天宮: 美女雍容,人家髣髴;大孩兒鬧攘攘,小孩兒袞毬嬉嬉。獅子共龍吟 ,怫喦(山在上)與虎嘯。 見此一國瑞氣,景象異常,乃成贊曰: 波羅別是一仙宮,美女人家景象中。 大孩兒,小孩兒,辛苦西天心自知。 東土眾生多感激,三年不見淚雙垂。 大明皇,玄奘取經壯大唐。 程途百萬窮天日,迎請玄微請法王。 入優缽羅國處第十四 行次入到優缽羅國,見藤蘿繞繞,花萼紛紛,萬裏之間,都是花木。 遂問猴行者曰:「此是何處?」答曰:「是優缽羅國。滿國瑞氣,盡 是優缽羅樹菩提花。自生此樹,根葉自然,無春無夏,無秋無冬,花 枝常旺,花色常香,亦無猛風,更無炎日,雪寒不到,不夜長春。」 師曰:「是何無夜?」行者曰: 佛天無四季,紅日不沉西。 孩童顏不老,人死也無悲。 壽年千二百,飯長一十圍。 有人到此景,百世善緣歸。 來時二十歲,歸時歲不知。 祖宗數十代,眷屬不追隨。 桑田變作海,山嶽卻成溪。 佛天住一日,千日有誰如。 我師詣竺國,前路只些兒。 行者再吟詩曰: 優缽羅天瑞氣全,誰如此景近西天。 殷勤到此求經教,竺國分明只在前。 入竺國度海之處第十五 法師行次,行者啟曰:「我師不知,來時方昨日,今已過三年,此是 西天竺國也;近雞足山。」 行之三日,見一座城門。門上牌額雲「竺國」。入見街市數臺,忩忩① 瑞氣,人民馬轎往來紛紛。只見香煙裊裊,花菓重重,百物皆新,世 間罕有。次見一寺,寺號「福仙寺」。遂入寺中,參見知客。彼中僧 行,五千餘人。次謁主事,又參廚頭。寺內香花搖曳,蟠蓋紛紜。佛 具齊全,七寶間雜。才㨔金鈴一下,即時齋饌而來。 法師問行者曰:「此齋食,全不識此味。」行者曰:「此乃西天佛所 供食,百味時新,凡俗之人,豈能識此?」僧行食了,四大豁然。 至晚,寺主延請法師,敘問人情。茶湯周匝,遂問法師:「遠奔來此 ,有何所為?」法師起曰:「奉唐帝詔敕,為東土眾生未有佛教,特 奔是國求請大乘。」時寺僧聞語,冷笑低頭道:「我福仙寺中,數千 餘年,經歷萬代,佛法未聞。你道求請佛法,法在何處?佛在何方? 你是癡人!」法師問曰:「此中即無佛法,因何有寺有僧?」僧曰: 「此中人周歲教經,法性自通。豈用尋情?」法師白曰:「此中仙景 ,最是聰明。佛教方所,望垂旨示!」答曰:「佛主雞足山中,此處 望見。西上有一座名山,靈異光明,人所不至,烏不能飛。」法師曰 :「如何人不至?」答曰:「此去溪千裏,過溪至山五百餘裏。溪水 番浪,波闌萬重。山頂一門,乃是佛居之所。山下幹余裏方到石壁, 次達此門。除是法師會飛,方能到彼。」法師見說,猶悶低頭;乃問 猴行者曰:「此去佛所,山嵓②萬裏,水浪千裏,作何計度?」行者 曰:「待我來日別作一計。」 至天曉,猴行者曰:「此中佛法,亦是自然。我師至誠,爐藝多香, 地鋪坐具,面向西竺雞足山禱祝,求請法教。」師一依所言,虔心求 請。福仙僧眾盡來觀看。法師七人,焚香望雞足山禱告,齊聲動哭。 此日感得唐朝皇帝,一國士民,鹹思三藏,人人發哀。天地陡黑,人 面不分。一時之間,雷聲喊喊,萬道毫光,只見耳伴鈸聲而響。良久 ,漸漸開光,只見坐具上堆一藏經卷。一寺僧徒,盡皆合掌道:「此 和尚果有德行!」 三藏頂禮,點檢經文五千四十八卷,各各俱足,只無《多心經》本。 法師收拾,七人扶持,牽馬負載,起程回歸告辭。竺國僧眾,合城盡 皆送出,祝付法師回程百萬,經涉艱難,善為攝養,保護玄文;回到 唐朝,作大利益。相別之次,各各淚流。七人辭別發途,遂成詩曰: 百萬程途取得經,七人扶助即回程。 卻應東土人多幸,唐朝明皇萬歲膺。 建造經函興寺院,塑成佛像七餘身。 深沙幽暗並神眾,乘此因緣出業津。 竺國西天都是佛,孩兒周歲便通經。 此回只少《心經》本,朝對龍顏別具呈。 肖毛校註①:「【公心】【公心】」內字為上下結構。 肖毛校註②:「【喦】」:此字原形正相反,「山」在上,「品」在下。 轉至香林寺受心經本第十六 竺國回程,經十個月,至盤律國,地名香林市內止宿。夜至三更,法 師忽夢神人告雲:「來日有人將《心經》本相惠,助汝回朝。」良久 敬覺,遂與猴行者雲:「適來得夢甚異常。」行者雲:「依夢說看經。」 一時間眼瞤耳熱,遙望正面,見祥雲靄靄,瑞氣盈盈;漸覩雲中,有 一僧人,年約十五,容皃端嚴,手執金環杖,袖出《多心經》,謂法 師曰:「授汝《心經》,歸朝切須護惜。此經上達天宮,下管地府, 陰陽莫測,慎勿輕傳;薄福眾生,故難承受。」法師頂禮白佛言:「 只為東土眾生,今幸緣滿,何以不傳?」佛在雲中再曰:「此經才開 ,毫光閃爍,鬼哭神號,風波自息。日月不光,如何傳度?」法師再 謝:「銘感,銘感!」佛再告言:「吾是定光佛,今來授汝《心經》 。回到唐朝之時,委囑皇王,令天下急造寺院,廣度僧尼,興崇佛法 。今乃四月,授汝《心經》;七月十五日,法師等七人,時至當返天 堂。汝記此言,至十五日,早起浴身,告辭唐帝;午時採蓮舡至,亦 有金蓮花坐,五色祥雲,十二人玉音童子,香花幡幢,七寶瓔珞,來 時迎汝等七人歸天。天符有限,不得遲遲。汝且諦聽,深記心懷!」 法師七人,泣淚拜訖。定光佛揭起雲頭,向西而去。僧行七人,密記 於心。舉具裝束,乃成詩曰: 竺國取經回東土,經今十月到香林。 三生功果當緣滿,密授真言各諦聽。 定光古佛雲中現,速令裝束急回程。 謂言七月十五日,七人僧行返天庭。 到陜西王長者妻殺兒處第十七 回到河中府,有一長者姓王。平生好善,年三十一。先喪一妻,後又 娶孟氏。前妻一子,名曰癡那;孟氏又生一子,名曰居那。長者一日 思念考妣之恩,又憶前妻之分;廣修功果,以薦亡魂。又與孟氏商議 :「我今欲往外國經商,汝且小心為吾看望癡那。此子幼小失母,未 有可知,千萬一同看惜。」遂將財帛分作二分,「一分與你母子在家 ,榮謀生計;我將一分,外國經商。回來之日,修崇無遮大會,廣布 粱緣,薦拔先亡,作大因果。」祝付妻了,擇日而行。妻送出門,再 三又祝看望癡那,無令疏失。去經半載,逢遇相知人回,附得家書一 封,系鼓一面,滑石花座,五色繡衣,怨般戲具。孟氏接得書物,拆 開看讀,書上只雲與癡那收取。再三說「看管癡那」,更不問著我居 那一句!孟氏看書了,使生嗔恨,毀剝封題,打碎戲具;生心便要陷 害癡那性命。 一日,與女使春柳言說:「我今欲令癡那死卻,汝有何計?」春柳答 雲:「此是小事。家中有一鈷䥈,可令癡那入內坐上,將三十斤鐵蓋 蓋定,下面燒起猛火燒煮,豈愁不死?」盂氏答曰:「甚好!」 明日,一依如此,令癡那入內坐,被佗蓋定,三日三夜,猛火煮燒。 第四日,扛開鐵蓋,見癡那從鈷䥈中起身唱喏。孟氏曰:「於何故在 此?」癡那曰:「母安我此,一釜變化蓮花坐,四伴是冷水池;此中 坐臥,甚是安穩。」孟氏與春柳敬惶,相謂曰:「急須作計殺卻!恐 長者回來,癡那報告。」春柳曰:「明日可藏鐵甲於手,領癡那往後 園討櫻桃吃,待佗開口,鐵甲鉤斷舌根,圖得長者歸來,不能說話。」 明日,一依此計,領去園中,鉤斷舌報,血流滿地。次日起來,遂喚 一聲「癡那」,又會言語。孟氏問曰:「子何故如此?」癡那曰:「 夜半見有一人,稱是甘露王如來,手執藥器,來與我延接舌根。」 春柳又謂孟氏曰:「外有一庫,可令他守庫,鎖閉庫中餓殺。」經一 月日,孟氏開庫,見癡那起身唱喏。孟氏曰:「前日女使鎖庫,不如 子在此中。子一月日間,那有飯食?」癡那曰:「饑渴之時,自有鹿 乳從空而來。」 春柳曰:「相次前江水發,可令癡那登樓看水,推放萬丈紅波之中; 長者回來,只雲他自撲向溪中浸死。方免我等之危。」孟氏見紅水泛 漲,一依所言,令癡那上樓望水,被春柳背後一推,癡那落水。孟氏 一見,便雲:「此回死了!」方始下樓,忽見門外有青衣走報:「長 者回歸。」長者在路中早見人說,癡那落水去了,行行啼哭;才入到 門,舉身自撲。遂乃至孝,擇日解還無遮法會,廣設大齋。 三藏法師從王舍城取經回次,僧行七人,皆赴長者齋筵。法師與猴行 者全不吃食。長者問曰:「師等今日既到,何不吃齋?」法師曰:「 今日中酒,心內只憶魚羹,其他皆不欲食。」長者聞言,無得功果, 豈可不從?便令人尋買。法師曰:「小魚不吃,須要一百斤大魚,方 可充食。」 僕夫尋到漁父舡家,果得買大魚一頭,約重百斤。當時扛回家內,啟 白長者,魚已買回。長者遂問法師:「作何修治?」法師曰:「借刀 ,我自修事。」長者取刀度與法師。法師咨白齋眾、長者:「今日設 無得大齋。緣此一頭大魚,作甚罪過?」 長者曰:「有甚罪過?」法師曰:「此魚前日吞卻長子癡那,見在肚 中不死。」眾人聞語,起身圍定。被法師將刀一劈,魚分二段:癡那 起來,依前言語。長者抱兒,敬喜倍常,合掌拜謝法師:「今日不得 法師到此,父子無相見面!」大眾歡喜。長者謝恩,乃成詩曰: 經商外國近三年,孟氏家中惡意偏。 遂把癡那推下水,大魚存入腹中全。 卻因今日齋中坐,和尚沉吟醉不鮮。 索討大魚親手煮,爺兒再覩信前緣。 法師曰:「此魚歸東土,置僧院,卻造木魚,常住齋時,將槌打肚。 」又成詩曰: 孟氏生心惡,推兒入水中。 只因無會得,父子再相逢。 眾會共成詩曰: 法師今日好因緣,長者癡那再出天。 孟氏居那無兩樣,從今衣祿一般般。 法師七人,離大演之中,旬回到京。京東路遊便探聞法師取經回程。 已次京界,上來奏聞迎接。明皇時當炎暑,遂排大駕,出百裏之間迎 接。法師七人,相見謝恩。明皇共車與法師回朝。是時六月末旬也。 日日朝中設齋,敕下諸州造寺,奉迎佛法。皇王收得《般若心經》, 如獲眼精。內外道場,香花迎請。 又值七月七日,法師奏言:「臣咨 陛下:臣在香林受《心經》時,空中有言,臣僧此月十五日午時為時 ,至必當歸。」大唐帝聞奏,淚滴龍衣。天符有限,不可遲留。法師 曰:「取經歷盡魔難,只為東土眾生。所有深沙神,蒙佗恩力,且為 還恩寺中追拔。」皇王白:「法師委付,可塑於七身佛前護殿。」 至 七月十四日午時五刻,法師受職。皇帝宣謝:「三年往西天,取經一 藏回歸,法師三度受經,封為「三藏法師」。十五日午時五刻,天宮 降下采蓮舡,定光佛在雲中正果。法師宣公,不得遲遲,匆卒辭於皇 帝。七人上舡,望正西乘空上仙去也。九龍興霧,十鳳來迎,幹鶴萬 祥,光明閃爍。皇帝別而報答,再欲大齋一筵,滿座散香,鹹億三藏 。皇帝與太子諸官,遊四門哭泣,代代留名。乃成詩曰: 法師今日上天宮,足襯蓮花步步通。 滿國福田大利益,免教東土墮塵籠。 End of Project Gutenberg's Da Tang Sanzang Qujing Shihua, by Various *** END OF THE PROJECT GUTENBERG EBOOK 54784 ***